在此之前,包括iPhone、iPad以及HomePod等配件都已经装上了苹果的自研芯片,今天,苹果为Mac电脑开发的“最后一块”自研芯片在发布会上以主角身份率先登场。作为苹果第一款自主研发、基于Arm架构的Mac平台处理器,这款名为“M1”的芯片与市面上用在电脑上的CPU、GPU分开设计不同,M1芯片是一款SoC芯片,采用5nm制程工艺,中央处理器、图形处理器、神经网络引擎、各种连接功能,以及其他众多组件,统统集成在同一块小小的芯片上。同时封装了160亿个晶体管。这一做法倒是向移动手机芯片看齐,因而M1也被称作是苹果A14芯片的加强版。图片:苹果官网在具体参数上,M1芯片内置8核CPU,包括4个性能核心和4个能效核心(A14芯片为4+2)。在相同功耗下,M1芯片的CPU的性能是其他最新PC芯片的2倍,在同样性能的条件下,M1芯片CPU的功耗只有其他PC芯片的1/4。不过苹果并没有明确点出“其他PC芯片”的姓名。和过去的Mac芯片相比,M1芯片CPU在能效比上提升了3倍,每瓦特都在干着更多的活。苹果亦强调能效比是M1芯片的最大亮点之一。图片:苹果官网GPU方面M1芯片为8核GPU,性能是其他最新PC芯片的2倍,而功耗只有其他芯片的1/3。此外,M1整合了16核心的神经运算引擎,每秒可执行11万次操作,这点则与A14持平。从数据上来看,苹果的首款自研Mac芯片有着吊打英特尔处理器的势头。而要让M1芯片发挥出更多的潜能,软件的配合同样重要。紧跟在M1芯片之后,macOS Big Sur系统正式登场。一般来说,Mac系统通常在9、10月更新,但今年苹果选择让M1芯片和新的Mac系统打包出场。随着细节公布,macOS Big Sur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为M1准备的系统。苹果也表示,基于M1芯片,Big Sur的表现更加出色。图片:苹果官网仅在外观上,macOS Big Sur出现了更多原本属于iOS的元素,包括控制中心,通知中心都带着iOS的影子。以往Mac电脑仅能安装MacOS应用,而当Mac转向自研芯片,与iPhone/iPad搭载的A系列处理器共享同样的64位Arm架构,电脑和移动设备之间的壁垒被逐渐消解。搭载了M1芯片的Mac将可以直接运行iOS和iPadOS应用,而理论上开发者无需为此做任何修改。在生产力软件方面,苹果在发布会上演示了新版本系统运行Photoshop、Final Cut Pro、Logic Pro X以及Adobe系列软件,至少在演示过程中,软件运行流畅且稳定。为了让Mac顺利地从英特尔处理器过渡到M1,苹果为软件开发者搬来了两套软件工具:Rosetta 2、Universal 2。最早在2006年,为了将Mac的芯片架构从Power PC过渡到英特尔,苹果为开发者提供了Rosetta。如今Mac准备离英特尔而去时,苹果搬来了Rosetta 2,作为一个内置的模拟器,Rosetta 2可将英特尔处理器编写的指令“翻译”为苹果芯片可理解的指令。理论上,开发人员无需对基于英特尔x86架构开发的软件进行任何更改另一款Universal 2则能帮助开发者构建同时能在英特尔和Arm架构芯片上运行的软件。至此,苹果Mac开始了第三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次芯片迁移。最早在1994年,苹果Mac从摩托罗拉68k系列处理器,转向由苹果、摩托罗拉、IBM三家联合开发的PowerPC处理器。2005年,Mac又从PowerPC转投英特尔x86处理器。15年过去,苹果决定在Mac上转向基于Arm的自研处理器,要将核心的芯片紧握在自己手里。根据库克的说法,整个芯片平台的迁移过程将持续约两年时间,在这期间,苹果仍会发布搭载英特尔芯片的Mac。 那么哪些设备搭载了最新的芯片,并性能如何呢????